跳到主要內容區

                             

【課程紀實】華德福教育與人智學關係的再探索

文/張昱傑
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第三屆

2024 年5月底,華德福教育碩士在職專班的「全球化世界的自然與經濟」課程邀請了"The Educational Tasks and Content of the Steiner Waldorf Curriculum",
也就是俗稱的「黃皮書」作者--Dr. Martyn Rawson,前來碩班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課程,並在課程中與我們重新探索了人智學與華德福教育之間的關係。
Martyn老師與我們討論了人智學在華德福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身為華德福教師,應如何探索人智學及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
Martyn老師說Steiner的認識論是富有生產性的,也就是說,你必須親自實踐,才能「產生」出新的理解和體悟。
而這與我自身對於教育的理解不謀而合,在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應用中結合人智學後,去誕生出新的想法及更合適的作法,和學生共同參與知識的創造過程,使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教學情境的不斷變化來調整和改進教學策略。


Martyn老師進一步以「真菌」的比喻華德福教育及人智學的核心價值,
他指出這些核心價值如同「真菌」一樣,有良好適應力及強大的生命力,
分割出的任何一塊都能重生、在任一個角落都能成為新的起點。
因此,源於歐洲的華德福教育,能在不同的文化脈絡、語言中,與當地文化進行深度融合,
並在這一過程中保持其核心精神不變,在全球各地不同的地方長出自己的樣子。

以我在課餘時間和 Martyn 老師討論教育黃皮書中的鐵工課為例,他說在9到11 年級會放入鐵工課是順著文明發展的脈絡,
也是讓青春期中後段的孩子在快速的打擊和有節奏的敲擊找到警覺與精準的力量。
而在自己實際的教學經驗也的確發現9 到11年級的孩子的確有較好的力量與控制力去操作工具,也能在課堂後能給出更完整與正面的回饋,這表明這個概念確實有效,
只要孩子能學會基礎的鍛、夾、扭、折、彎……等技術,這門課足以回答那個時期青少年們的提問。
只是,就算同樣是做「刀」,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刀型,因此如同華德福教育在我的身上會演化出「專屬於我的華德福打鐵課」一樣,
在不同地方、文化脈絡下,華德福教育也會長出各種不同面貌,但同時帶有華德福教育與人智學的核心價值的「特色種」

我不諱言,在上這門課程之前,我對華德福教育有許多的好奇與懷疑。
而在上完Martyn老師課程之後,我發現,對於我的教學來說,
將人智學化為一個路徑去拓展視野、充實自己的教學與提升自己的修為,
這也許就是活在現在的我與 Steiner最佳的連結吧!

瀏覽數: